之前聽朋友講看了很感動,所以好奇去看看

但是說真的,我看完後真的沒有感動到

另外有人在猜這部小說是否即作者的寫照,還有是真是假,我覺得探究這個很沒意義,不如單就文章來討論

 

既然是讀後感,一定會有個人主觀成份(即是沒有人能夠客觀來寫心得),所以各位讀過此部小說者想罵我也可以,想挺我都可以,歡迎以各種角度討論,我不在意

只要不是單純來嘴砲,一切都歡迎

(雖然這個blog很少人看,會不會有人回覆都是問題,哈...)

 

這部小說可以大略分為四個部份,我的讀後感也分成幾段

1. 兩人小時相遇~離別

2. 幼幼的大學生活,孤癖

3. 重逢,不安~表白

4. 調情、H、迷惘~再度離別

 

《1. 兩人小時相遇~離別》

說真的,一開始怎麼看都只覺得是主角在那邊自作多情

而且絕大部份寫起來都只像童言童語,還有一些做了也不會讓人奇怪的舉動,沒有什麼深刻的心理描寫

或許因為是小時候,所以不會想那麼多(心理描寫少)

但我怎麼看都只覺得一開始就是單純描寫幼幼的童年,而且還是圈子極小的童年(整天纏著小賢)

親吻的那段,總覺得有點突兀了

雖然後面有說「那時就是想親」,但我覺得很不合理

是我的觀念跟不太一樣嗎?我覺得,十二歲是已經知道親吻意義的年紀了

好吧,如果真的要講幼幼只是懵懂,那這段就可以視為孩子間嬉鬧之類的行為了

簡單的講,這整段很普通,如果沒有「幼幼是Lesbian」的既定概念,其實只是很普通的童年描寫

同理而論,之後講有多想念小賢,也可以歸為思念一個close friend

 

《2. 幼幼的大學生活,孤癖》

這段也描述了不少幼幼思念小賢,含著玉啦、抽煙啦

但是,仍然沒有什麼很大的心理描寫,單單就是延續《1.》的思念之情

另外多加一個人物──李靜,講述幼幼如何與她一起消磨時光

一樣,要把「幼幼是Lesbian」的既定概念先移除,所以,這整段的描寫,

我覺得只是在講一個走不出與朋友分離的陰影的孤癖女性而已,而且有的地方還滿「經典」

可以思念這麼久卻不知是哪一方面的思念,一直要到無意識與李靜kiss了才知,說真的,這段看了完全沒有認同感

總覺得之前那段很長的思念反而被這一幕(與李靜kiss)推翻

幼幼開始認為自己是喜歡小賢,竟然是被另一個Lesbian「誘導」,總覺得,多少充斥著「幼幼從離別到現在還沒有仔細思考過」的意味

之後衝去敲鏡子什麼的,也不會讓我去同情

後來說什麼「自己喜歡小賢,怕讓李靜受傷」,感覺上只是不成熟的自我迷惘

戀愛這事,本來最後就只會選上一個

如果不能以自己的意志選出自己最想做的事(做出自己的判斷,選出覺得最正確的事),我也不能說什麼了,很難去同情

 

以上兩大部份,都沒有辦法給我什麼認同感

看到一個有點自戀的主角一直在講思念朋友的故事,但到最後仍然沒有自己發現那份感情,讓人同情不起來...

如果李靜沒有出現,主角不是就孤癖一輩子了?

 

《3. 重逢,不安~表白》

好啦,之前讓幼幼思念得要死的人回來了,劇情依舊描寫幼幼的內心矛盾

「愛在心裡口難開,怕反被排擠」這種觀念,異性間也是一樣的吧!人人都會啦

這部份描寫到了「想碰又不敢碰太多」的掙扎,這才稍微勾起一點我的認同感(應該說是...個人經驗)

要從朋友進展到戀人的確有段差距

但是,不得不說的是,沒有說出來一切都不會改變(也就是只能繼續自怨自艾)

有部份算是李靜在加油添醋吧,最後幼幼還是表白了

然後掙扎個幾天,得到好的回應

一直到這段,才有描寫到小賢的內心,當然也是有點老套的....講說小賢其實也思念幼幼很久

不過,思念怎麼變成喜歡好像就沒有特別去提到了

 

在這裡提一下「小賢過去都有準備生日禮物」那段(在幼幼表白前),說真的啊,如果沒有「她們是Lesbian的既定概念」的話,還是只能視為好朋友之間的一種情感證明

 

看到這裡,說真的,我覺得心理掙扎幾乎沒有描述到,如果沒有「主角本來就是Lesbian」的觀念的話,不會讓我有代入感或認同感

 

《4. 調情、H、迷惘~再度離別》

兩人關係走近之後,有很多橋段描寫著調情(言語上、肢體上)、H

只要相愛到一種程度,最後都會這樣吧?沒什麼好評論的

 

這整段的重點是內心掙扎,心理描寫終於多了一點。

結果最後還是寫到這種小說的常態──「禁忌感」,變得比較老套,

描寫兩人在一起卻不能讓別人知道,矛盾感、不認同感等等

雖然我是覺得自己決定的事就要挺到底,沒必要怕別人支不支持

但是,「Lesbian間總是會不一樣」,這就是這種小說的常態,讓我有點無言以對

總覺得幼幼(和小賢)不管怎樣就是不敢堅持到底,旁人講啥都沒用的感覺

說不好也不是不好,但就是讓我難以認同

 

這整段不少地方敘述著「怕被別人知道實情,帶點自戀的幼幼」和「性情反覆無常的小賢」相處的物語

兩人相處其實也就跟普通的異性情侶一樣,或許這才是作者想表現出來的?

感覺刻意安排的橋段(爬山活動、鐘、看雪等等),也一直描寫著兩人的愛情

除了禁忌感的描寫之外,總覺得看著平淡無奇的愛情小說(更何況,什麼小說都可以有禁忌感!)

至於提到什麼樹啊、鳥啊,說真的,我是沒有什麼特別的感覺,只覺得作者譬喻法用得好

應該說,幼幼和小賢兩人的愛情,感覺沒有那麼深刻吧

分別了許久,我不相信那段時間裡兩人的心靈(心態)都完全不會改變

小賢交過男友,但最後怎會選擇幼幼呢?沒有什麼很深刻的描寫

從頭到尾一直強調的地方就是「思念」,而且還是「不知屬於什麼的思念」

總覺得演化成愛的部份太突然,反而讓我覺得不真實吧

 

至於小賢推不推得掉婚約,只能說,一切都只看她自己的決定

說要盡孝心,唉,只能說,如果孝心得犧牲自己的真感情的話我還寧願不要孝心

或許我這麼說讓人覺得冷血,但是,如果真要講的話,小賢的爸本來就已經快掛了,根本不用管那麼多....

更何況,讓父母看到自己開開心心,順從自己的真意過下去,才能算是真正的孝道吧?

所以,結局雖然有點小悲,但不讓人感動也不讓人想掉淚

因為從某個角度來講,那是一種「自業自得(自做自受)」

 

整部小說從頭到尾,沒有讓人想流淚的要素,最多讓人覺得幼幼和小賢很可憐,但不讓人「感動」

沒有touching的感覺就對了

 

 

《總結》

前面也講了,找不到感動、流淚的要素

或許是自傳式寫法的關係,沒有描寫到「每個人」「人與人之間」的心理掙扎,以及主角的人際(過度描寫於小賢)

而主角的語氣又常常帶著自戀,讀起來有點不太舒服

總之,這部小說想表達什麼?我不知道,只是單純地寫著一段愛情故事而已

我覺得沒有什麼能夠引起共鳴的東西,最多覺得Lesbian的心態跟異性戀是一樣

如果作者想表現的只有這點,我會覺得沒有必要寫這麼多

描述的口吻,一開始讓人覺得主角做著懵懂的事,之後被個Lesbian吻後「覺醒」(這段讓我最無法認同,要到這種地步才能覺醒的人,沒辦法勾起同情心),表白後,無奈分離而難過

那麼,這又怎樣呢?

我只是看到一段有點悲的故事,應該說,感情的流露沒有寫得很好吧

表白後大部份都是調情和H,實在不覺得有什麼特別的(或深刻的)

表現出來的只有兩人關係很好,愛得很深?我不敢說

 

雖然文章很長,有份量,描寫思念和矛盾感的地方有不少

但是,就是無法讓我有認同感

滿多小地方覺得不太合理就對了

像是幼幼小時候的懵懂憧憬可以演化為愛、小賢的選擇之類的

有些時候好感只是好感,可能是一種憧憬,不一定有好感就是喜歡

我覺得這點的差別沒有描寫出來,反而有種格格不入的感覺

或許因為我看這部小說時,先排除了「主角是天生的Lesbian」這點,才會這樣?

但是,如果抱持著「主角是天生的Lesbian」的觀念,說真的,這部已經不用看了

 

結果,我不知道作者寫這個想表現什麼

如果想看感人溫馨的東西,我覺得是可以pass的

畢竟這部小說沒辦法讓我有以前看一些作品時(Speed Grapher、Honey & Clover、Figure 17等)的感動、掉淚感

看到每個人的心得都說很感動怎樣的,我真的很無言

「不夠深刻」「不知道想表現什麼」,我覺得這是這部小說讓我覺得很無趣的地方,無法引起我的共鳴。

 

 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大野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